2019-09-22

Tokenizing Real Estate - Solving The Illiquidity Discount Problem?

Blockchains seek to construct more sophisticated monetary policies.

While REITs are just one of many types of investment vehicles, and there is an entire galaxy of real estate ventures and investment funds looking to take advantage of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in my opinion, specifically nonlisted and private REITs may stand to reap the greatest benefits of tokenization.

What does tokenization potentially mean for the real estate sector?

Solving the illiquidity discount problem.

Firstly, through the utilization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conventional and highly regulated real estate investment vehicles (like REITs) can operate at unprecedented levels of efficiency by making programmable governance and built-in regulatory compliance possible on the platform and/or the security token levels, as well as by automating cap table and investor management processes. This will, at least in theory, lower management expenses and increase the profits that get returned to investors.

Secondly, the symbiotic emergence of digital security issuance and secondary trading platforms brings with it not only the possibility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if not eliminate) the traditional counterparty risk and transactional friction, but to also make the underlying assets more liquid. This suggests that, in the future, nonlisted and private real estate investment vehicles (like private REITs) — which once represented a highly illiquid section of the market — may no longer have that unfortunate distinction.

When, or if tokenization will help traditional types of private real estate investment vehicles to qualify as viable short-term investments?

The timing for this opportunity is auspicious. 

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tokenizing-commercial-real-estate-and-promise-of-liquidity

2019-09-14

Sustainable Cities, SDG-Aligned Opportunities

Sustainable Cities : What It Takes and What Is In It For Everybody?




Private Sector is key in achieving M'sia's SDGs



SDGs Expert Insight Series (Forum) on “Financing the SDGs: Malaysian Private Sector Role in Bridging the Gap from Goals to Actions,” at the Dewan Persidangan Parliament

The 2030 Agenda is the most transformative and ambitious plan ever crafted by the global community with 17 goals, 169 targets and 232 indicators – that balance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illars of development. Malaysia is fully committed to the 2030 Agenda and SDGs.

“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 2030 Agenda have already been included in the government’s manifesto and incorporated in the mid-term review of the 11th Malaysia Plan (2016-2020): New Priorities and Emphases and the 2019 National Budget, which set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country moving forward.

“Despite this, there are areas that need further attention such as poverty eradication, environment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areas. The private sector can play a greater role in sustainable initiatives through partnership programmes with the government in its efforts to achieve the aspirations of the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This would an important step forward for the country,” Dato’ Mohd Rashid Hasnon, Deputy Speaker, Dewan Rakyat

The commitment and alignment of the private sector is critical if nations are to attain the goals and targets set out in the world’s most ambitious development plan in history.

#TogetherForSDGs

-  there a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and value - estimated to the tune of USD12 trillion (Business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mission) that SDGs have created

http://www.focusmalaysia.my/Snippets/private-sector-is-key-in-achieving-m-sia-s-sdgs

The U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ren't Just Doing Good, They're Good Busines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21st century leaders is being able to recognise and bring together the right mix of people for the right purpose, and equipping them with the right tools and skills relevant to a future-proof business. ~ Jonquil Hackenberg, Contributor| GREEN TECH, Forbes


The secret is to marry organizational objectives with people’s desires for more compassionate and sustainable business.

Sustainability is not a zero-sum game, it’s been shown that consumers are willing to pay more for ethical products.

- make important improvements not only to the way they are perceived, but also to their ability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future.

- instilling a much greater degree of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ordinary people within the business.

- reflect its customer base in order to stay relevant–and to attract top talent.

- an excellent framework for doing just that.

Businesses that commit to a more diverse workforce, improving employe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providing more meaningful and valuable work, and optimizing collaboration and productivity will reap the rewards of their efforts many times ove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at put these goals at the heart of the business strategy.

A company that is more in tune with its customers, with a happier, more engaged workforce, that walks the walk on sustainability – what could be better business?

https://www.forbes.com/sites/jonquilhackenberg/2019/08/29/the-uns-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arent-just-doing-good-theyre-good-business/

2019-09-13

一生只做好一件事 : 一生一事,专注极致

一生一事 - 专注、极致

大把年纪了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且擅长什么?给你5点建议

30岁是人生长路的一道坎,“三十而立”——但更多的人,30岁成了家,业还没立。

比30岁还没立业更可怕的是,30岁了还不知道自己该在哪个行业、哪个领域、哪项技能上立业。

30岁是职业发展的一道关,大部分人都是22岁大学毕业,到30岁也算奋斗8年了,如果规划的好,8年足够做一番事业。

如果快30岁了,你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该干什么、能干好什么,35岁的时候你怎么办?40岁的时候你怎么办?

这不是制造焦虑,这是每个人在奔三的路上必需要思考的问题。

写这个主题,是因为去年我讲了很多线下课,发现很多人的问题,不在于其在某项能力上的问题,因为那只是战术,大部分人是战略上出了问题——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且擅长什么?

这个问题并不只存在于快30岁的人身上,我很多刚毕业的学员也有这样的困惑。

早一点有这样的困惑是好事,它会让你早一点走上找寻自我的路。

这篇我写5点来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 01 】 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如何做自己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我们的教育不会教你如何做自己。

如果你二十多岁,尤其刚毕业一两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给你安慰——80%的人都跟你一样。

而且对这个问题的困惑,也大部分出现在二十多岁尤其刚毕业一两年。

为什么?22岁之前,你的人生是被安排好了的。

小学上完读初中,初中读完上高中,高中上完读大学,这个过程中没多少人会去思考将来自己的职业应该怎么选,因为这个过程中我们唯一的职业就是——学生。

你每天想的是,怎么做个好学生,其中80%的指标是——学习成绩。

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育不会教你如何做自己,只会教你考最好的分数,上最好的中学、大学,大学毕业后你就有光明的前途。

我们读大学前填志愿,你自己看、老师帮你推荐、父母帮你打听,都不是为了帮你找到你自己,而是帮你填一个最有前途最有钱景的专业。

哐当一声!大学毕业了——你走完了被安排好了的人生。

接下来,没人给你安排了,你走向社会,这时候你要自己给自己安排了。

可是,你早就丧失了这种能力。

于是,你就开始焦虑,不知所措,刚毕业几年的职业选择也像个无头苍蝇,这撞一下,那撞一下,始终找不到出路,过了25岁,你就慌了。

【 02 】 习得“喜欢的能力”

比起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更重要的是你先要习得“喜欢的能力”。

上面我们探讨的结论其实是,长久以来我们很多人丧失了“深度喜欢一件事的能力”。

我讲线下课的时候,面对很多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学员时,我常问: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吗?

很多人的回答是:我也不太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对很多事情有兴趣,但好像又谈不上有多热爱...

因此,与其说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事,不如先让自己习得或恢复喜欢一件事、热爱一件事的能力。

如何习得?

(1)保持好奇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但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把它磨没了,看到什么都“无感”,这是很致命的。

好奇心和找到喜欢的事,有什么关系?喜欢的事,是在不断了解、不断尝试新事物、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找到,它是探索来的。

如果你丧失了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你就没有探索的欲望,你就会停留在只愿意接触自己熟悉的事物上,你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你也可以理解为,你只有见识过足够多的东西,才有资格找到你喜欢的东西。

比如有可能你是个蹦床高手,但你从来没去蹦过,你怎么能知道你喜不喜欢、擅不擅长?你可能是个剪视频的高手,但你没有好奇也没有去尝试过,你可能就浪费了自己的一份潜能。

越没见识的人,越可能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事。因此,保持好奇,保持探索,不断见识。

(2)用心经营,要有耐心

兴趣和爱情一样,比“找到”更重要的是“经营”。

兴趣,你也可以理解为价值的交换,你对一件事足够的用心经营,它便会给你足够多的正向反馈,于是你便喜欢上它了。

要把兴趣经营出来,需要耐心。

比如写作,即便是写作高手,一开始也可能没那么喜欢写作,因为一开始你肯定写的很屎,当经过耐心的经营你越写越好的时候,才一步一步爱上写作。

有个星友匿名提问,大概是说:我内心里有很大的疑惑,为什么你们能随随便便写出万字长文,而我一篇文章一千字都写不出来,而且感觉自己的文章如同清汤寡水...

我回答:谁要说他能随随便便写出万字长文那绝对是吹牛逼的,我高强度的写了三年了,写篇五六千字的也得打磨半天。我还不是从高中作文写800字都得凑字数的阶段练过来的么。我清楚的记得,我2015年做小编时,第一篇发在公众号头条上的文章差点把我憋死了,写了一个多星期,写废了两篇,第三篇才写成。

刚开始写作,因为那是我的工作。如今写作是我最大的乐趣之一,但这是我耐心经营的结果,我并不是天生就喜欢写作。

保持好奇,不断探索,用心经营,要有耐心,你终究会找到自己喜欢的事。

【 03 】 敢承认敢去做

你可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是你不敢承认不敢去做。

你可能并不喜欢目前的工作,但并不代表你没有喜欢的事情。

你愿意情不自禁投入大量时间的事情,就是你喜欢的事情。你可以认真回想一下,你过去几年,工作时间之外,最愿意在哪些事情上投入精力?

你在纸上列一下,不管它们是什么——

你总是在家里研究做菜;

你一P图就是一晚上;

你到哪里都喜欢拍照;

你没事就喜欢刷朋友圈刷微博刷抖音;

你一天不读好几篇好文章就浑身不自在;

娱乐圈的八卦新闻你基本都不会错过;

你总是爱琢磨不同公司的商业模式;

你没事就刷电影已经刷了快1000部了.... 

等等你尽管列出来,哪怕你就是喜欢花时间追星、看综艺。

喜欢是什么?我喜欢你,最重要的不是喜欢你,我喜欢你是为了取悦自己,我喜欢你时是我最好的状态。

喜欢一件事,和喜欢一个人,道理差不多。先不要想它能否成为你的工作和事业,先想想你过去做过哪些事,让你有成就感,让你取悦了自己,让你觉得自己特别牛逼。

比如每次出去逛街买东西,你总能帮朋友成功砍价,朋友说你真牛逼;

比如每次聚会,总是你负责点餐,玩什么总是你帮忙张罗,大家都说你最会吃最会玩;

比如你每次发朋友圈,总是特别容易吸引大家点赞评论;

比如你在公司年会上唱了一首歌,技惊四座;

比如你一个新电影上映,你每次都能预测很准的票房....

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你必需先搞清楚,什么能真的取悦自己,而且这件事一定不要跟别人比。可能对别人来说感觉很牛逼的事,在你看来不值一提,而别人很无感的事,却曾经给了你很大的成就感。因此,问你的内心就好了。

认真做完以上两条,其实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并不是没有喜欢且擅长的事,每个人都有,只是我们的偏见或者缺乏决心,让我们没有把它往发展成工作和事业的路去走。

第一:世界很大,每一个你觉得不靠谱、不赚钱的兴趣,都有人把它当成了工作、事业,同时又赚到了很多钱。

我让大家列上面两条时,可能很多人都会说,这也就能做个兴趣,又不可能靠它吃饭。所以,很多人不是没有喜欢的,只是不愿承认不敢去做。

比如我喜欢滑板,你可能会觉得滑板就是个爱好。但你知道么,Vans、Converse、NIKE、adidas、DC等都有自己的滑板队,而且不仅是国外,国内也有,Vans、Converse 等品牌都有中国的滑板队。

我玩滑板5年了,我认识很多滑板的,大学跟我一起玩滑板的学弟现在就是职业滑板的。你在街上广场上看到滑板的,先不要觉得他们不务正业,有可能他们职业就是这个。他们的工作就是玩滑板,偶尔参加一些比赛,每年有专门的摄影摄像师跟他们一起滑板旅行,拍一些短视频,每个月领工资。

当然,并不是每个兴趣都能直接让你发展成职业的高度,但你可以把兴趣和能力结合,创造属于你的工作和事业。

我们学校跟清华挨着很近,所以清华玩滑板的朋友我也认识不少,最初大家都想做职业滑板运动员,可是兴趣有了,能力不一定能达到。

但真正热爱的人,不会放弃取悦自己。

其中一个清华美院的朋友,专业是设计,痴迷滑板但技术上做不到职业滑板运动员,但是他大学的时候做滑板社团,开工作室给国内一些滑板品牌做设计,毕业后放弃月薪几万的工作,自己做一个小众的滑板品牌,现在每个月也能赚几万块。

第二:你想成角儿,你得敢自己成全自个儿,哪怕道阻且长。

另一个清华的朋友成了滑板圈特别传奇的存在。他2013年高分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就是这样一个学霸,进入大学后,加入滑板社、街舞社、玩死飞... 他什么不太会,但好玩的他都想去探索,最终他发现自己最爱滑板,几乎每天都滑,最初也想做一个职业滑板的,然而无奈技术水平受限,他知道自己做不到。

但他热爱滑板,不可能离开滑板,所以他开始学习滑板摄影,哪里有滑板的活动,谁想拍滑板素材的东西,他都尽可能去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他做了一个让人惊掉下巴的决定,从清华辍学,专门去做滑板摄影。父母知道后把他的生活费断了,他就去滑板店打工,四处做家教赚钱,偶尔借宿到朋友家里住,省吃俭用买滑板器材,一年后拍出滑板大片,得到滑板圈的认可,现在是圈子里炙手可热的滑板摄影师。

你可能觉得他这是很傻的决定,我倒不这么认为,一个这样豁出去追寻自己所爱的年轻人,我不相信他没有未来,他一定会越来越好。

我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有热爱的东西,但又总是自己把它否了,从来不敢真正的去追寻去付出。

你要清楚,当你觉得它不可能的时候,这个事情上有一群人正在去做、去实现,去变成自己的事业,去变成一生追寻的东西。


【 04 】 代价就是付出,付出到擅长

你把一件事做擅长了,不喜欢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句话,喜欢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付出,付出到擅长。

不管你是喜欢写作,喜欢唱歌,喜欢设计,喜欢敲代码,喜欢销售,喜欢谈合作,喜欢讲课,还是喜欢摄影,喜欢剪片子,喜欢做管理,喜欢讲段子...都是如此。

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喜欢。反向推理就是,你绝对不会喜欢你不擅长的东西。

我上初中时,最讨厌的学科是英语,因为我怎么学都学不好,我初中三年英语没有考及格过,一次都没有,英语老师还是我们班主任,抽过我几个耳光,我恨死英语了。

我没考上高中,花钱走后门买上的。读了高中后,我一改初中吊儿郎当的状态,决定疯狂学习,因为我们那穷地方也就是考上大学这条好出路,我第一个要干掉的就是英语。

读高一的时候,英语老师讲课我从来不听,我把初中的教材全拿来,自己从初一英语重新学,后面又买了五六十本中英文对照的小说,一本一本的啃,一句一句的对照着看。

你猜结果如何?

我高一期末全校英语竞赛一等奖,后来每次英语竞赛都是一等奖,到高三时我已经把英语高考必备上的单词全背完了,高中我复读了一年,2010年高考时我英语考了136分。

于是,英语从我初中时最讨厌最恶心,到高中成了所有科目中我最喜欢的,因为我付出了足够多,付出到我擅长,擅长到它给了我别的东西不能给我的存在感、成就感和优越感。

你英语每次考四五十分,你会喜欢么?除非你有病。

微信语音功能出现之前,我相信大家平时都比较少的会听到自己的声音,就是自己讲话的声音。注意,你自己张口说听到的,和你说了录出来再放给自己听,那是完全不同的。

我用微信好几年,几乎从来不给朋友发语音,因为我觉得自己声音太难听了,我不喜欢。

2016年中,插坐学院一个同事找到我,希望我做微信群分享,我很喜欢分享我做新媒体总结的方法论,但对于语音分享有点怕,我跟对方说了后,对方说让我用微信给他说60秒话他听听看,我当时就觉得特尴尬,我拿着手机搞了好长时间,才发给他。

后来做录播课也是,每次录个七八分钟的音频,我都藏在一个小屋里,录好多遍,其中有觉得比较难听的,我就重新录,直到自己满意。

再之后,我需要去企业讲课,第一次要去联想集团讲,那之前的一周我都没睡好觉,我是个偏内向+自卑的人,很讨厌站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我没事就在家里对着墙练习,有时候给自己录一下,看看自己的样子。

如今我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讲课、演讲,两年多高强度的付出,我越来越擅长这件事,去年我最多给一家企业的1000人讲了三个小时,我乐在其中,同时也越来越接纳自己的声音和台风。

最近我破天荒在学唱歌,以前不管是同学聚会还是公司团建,我最讨厌进KTV,原因同上,我讨厌自己的声音。经过两年多的讲课,我慢慢开始接纳自己的声音,现在我想努力练几首歌,录给自己听,目的就是让自己更喜欢自己的声音。

很多刚毕业没多久,二十出头的学员跟我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时候”,我就说,你现在做的事情,你先别管你喜不喜欢,反正都是你必须要做的事情,既然要做,你就全情投入,努力让自己持续进步,做到比多数人擅长,到那一天,我不相信你不喜欢。

喜欢,一种是天然的喜欢。比如男人谁不喜欢美女,是人谁不喜欢美食,这是天性。

喜欢,另一种是被动的喜欢。就是你持续的对一件事投入,过程中它不断的给你正向反馈,给你存在感成就感,你就被动的喜欢上了它。你做一件事做到人人给你竖大拇指,傻子才不喜欢吧。这是被动喜欢,被动喜欢会慢慢的变成天然的喜欢。

你刚毕业没多久,年纪轻轻,很多事情没那么喜欢是正常的,因为你都不太擅长,而你都不太擅长也是正常的,因为你大都是新接触在探索的过程中,这时候别慌,要接受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喜欢的付出”,付出到你擅长,你便喜欢了。

不断试错,别轻易放弃!

找到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需要过程。你必须不断试错,别轻易放弃。

Never, Ever Give Up !

【 05 】 真的不行就换


读完第四点,你可能会说:那我对一件事我付出了很久,依然还不擅长怎么办?

这很正常,不行就换。

换下一个之前,你要仔细想想,目前的这个事你是真的付出了很多么?有几多?是很认真的那种付出么?你真的付出了很久么?这个久有多久?不要没做多少就随随便便的把它否了。

你得上辈子积多少德、攒多少运,才能在这辈子一开始就找到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

任何人找到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个月几年甚至更久。

我读大学时就不断的探索,到底自己该做什么,什么是自己喜欢又擅长的:

我试图走英语这条路,后来发现其实我并不擅长英语,高中的英语成绩牛逼,其实是靠我强大的阅读和背诵能力,大二我哥们考GRE,我陪学,我单词量干到2.5万,但其它方面我不行,口语很烂,听力很烂;

我试图学习写小说,读了大量的小说,买了教写小说的书,不得要领;

我试图学过橄榄球,但发现我不擅长团体类的体育运动;

我认真的付出过,想做一个职业滑板运动员,但发现自己身体条件不够,比如我的脚腕不够灵活,一些空中翻板动作就是比大多数人学的慢;

我尝试过水草造景,经过摸索我发现自己在构图方面不好,在化学生物学方面也很难突破(想成为水草造景大师,这些必需要学好,我高中生物化学都只能考三四十分)...

远不止上面这些,我保持好奇,一只探索,直到三年前我进入新媒体行业,才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

“我喜欢深度阅读,喜欢分析事情的底层规律,喜欢通过写作去表达,喜欢通过优质的输出影响别人,而且又经历三年耐心的付出,因此到现在,我很开心的在从事喜欢且擅长的内容行业。”

同时,我上面说的“如果你在一件事情上付出很久还不擅长怎么办?不行就换”。

这句话你要谨慎对待:

01 换下一个之前,你要仔细想想,目前的这个事你是真的付出了很多么?有几多?是很认真的那种付出么?你真的付出了很久么?这个久有多久?不要没做多少就随随便便的把它否了。职业发展的前期,比较忌讳浅尝辙的随便尝试,很浪费时间。

02 如果真的谨慎思考了,结果是确实不适合,就要及时换,别拖延,你拖不起的,一个是时间很宝贵浪费不起,二是沉没成本会一直增加你越来越难离开。下围棋最忌讳的是缓手,个人发展也是如此,比如有人要大学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就出缓手——再考个研吧。比如有人辞职后,不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又出缓手——先考个什么证吧。别逃避,直面它,解决它。

03 人终究不能只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尤其在工作中。人生价值观和工作价值观不同,工作上你喜欢的要做好,不喜欢也要做好,不管你喜不喜欢,尽可能的去解决问题,做出成绩,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老板。因为即便你从事的工作是你喜欢的,其中也充斥着大量你不喜欢的因素。工作本质上不是让你来享受的,是通过艰苦付出拿结果的,别矫情。

这篇就写到这里,关于这个话题以后还会再写,希望这7000字能给你解开哪怕一点困惑。希望你保持好奇,保持耐心,保持探索,保持付出,因为人,终究还是要找到自己喜欢的 ...才行。

—end—

来源:粥左罗 fangdushe520,作者:粥左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