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
BBC有一部紀錄片,名為《人生七年》,從1964年開始耗費半個世紀取材、拍攝14個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從他們的7歲拍到56歲,每7年做一次追蹤。 其實結局大抵不脫我們的猜想:有錢人家的孩子什麼都比較會。窮人家的孩子通常也就那樣了,偶爾會有特別出彩的,算是激勵人心。 久久看到一次討論,心中感慨萬千。一般認為翻轉階層的手段是教育,其實可說對,也可說不對。 這部片在YT都看得到,所以紀錄片的精神我經常會在課堂上跟學生聊,但是我認為,裡頭真正揭露的重點絕非一般以為的教育萬能論那類的東西,我下面分成三點來談: 1、 上層階級。 上層階級的孩子不會往下掉,因為處在這個位置的孩子很難犯大錯。即便犯了大錯,你也會因為家族的資源而被接住。 注意一下,我這裡講的是家族,上層階級之所以穩固,是因為資源分散在你的阿姨叔伯姊妹兄弟手上,透過家族的聯姻,上層階級早已形成了一個盤根錯節的網絡,個人的錯誤會被接住,再不濟,就是當個公子哥兒享受人生,不讓插手決策而已。 2、 下層階級。 從紀錄片的內容來看,下層階級的孩子要翻身的方式有兩個:教育和性格。但透過教育翻身並非人人可行,即便能翻身,那也是小機率事件。但教育確實是有力的支持因素。 除了教育之外,個人的性格也是協助翻轉階級的關鍵原因。那些樂觀開朗、正向積極的孩子長大之後,憑藉此點都有翻身的機會。 3、 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也就是現在正在收看文章的多數朋友,我特地把它留到最後一點來談。從影片來看,中產階級往上擠的難度很高,遠低於向下掉的機會。 中產階級往下掉的原因絕非教育,為什麼?因為中產階級的父母是裡頭最注重教育的一群人。所以他們階層滑落的原因出在哪裡?從影片和一般的討論文章看起來,應該是出在父母本身。 特別是這類父母如果只注重「知識教育」,卻不注重「社會」和「人際教育」。那小孩就有可能淪為下層階級。 這樣的父母經常會傳遞很狹隘的學習觀念。例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努力吃苦才會有回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別人的東西不要拿」等等這類似是而非的東西。 他們經常是透過個人的努力或特定的專業而來到這個位置,但對人際關係或商業的原理基本一竅不通,不清楚影響我們人生最巨大的這兩點,其本質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交換」。 他們經常會用各種奇怪的理由禁止小孩交換,不管是交換感情還是交換價值。他們喜歡告訴小孩:只要你努力就可以被看見、不需...